当前位置:好孩子早教网 >早教资讯 >正文

新生儿黄疸值20的危害新生儿黄疸的判断

2021-09-03 08:16:57  阅读:90976
新生儿黄疸值20的危害新生儿黄疸的判断

一、新生儿黄疸高有哪些危害呢

  新生儿黄疸20是明显偏高的,正常足月出生的小婴儿生后第三天开始出现黄疸,数值一般不超过12.9,持续两周就可以消退,目前宝宝黄疸数值高于正常,存在病理性黄疸,有必要住院明确黄疸原因,给予及时干预治疗,以免对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损伤。

  第一,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黄疸过高很容易引发新生儿溶血病的出现,新生儿溶血出现之后会导致新生儿出现严重的贫血症状,并且伴有肝脾肿大,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引发严重的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时溶血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嗜睡、反应低下、吸允能力和拥抱反射降低,病情严重的患者会表现为双眼凝视、肌张力增高,伴有严重的抽搐症状,角弓反张增强。

  第二,伴有严重的发热,血清胆红素测定会发现血清总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因此,一旦发现新生儿溶血病之后一定要及时接受治疗,防止引发更严重的疾病,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光照疗法,可以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但是对于早产儿来说尽量避免用光照疗法。

  第三,新生儿败血症,主要是由于血清胆红素增高之后造成新生儿的机体免疫力下降,使得病原菌侵入新生儿的血液循环,并在其中进行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典型的全身中毒症状,少吃、少哭和少动,并且伴有精神萎靡不振,同时,当发现新生儿出现黄疸不退或者退后又再次出现,肝脾肿大,有严重的出血倾向,并且伴有休克症状可高度怀疑败血症的出现,一旦出现之后要及时接受治疗,清除局部感染灶,积极防治并发症的出现,减轻新生儿的病死率。

二、新生儿黄疸类型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会自然消退,不需要治疗,妈妈不必过分担心。生理性黄疸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出生后第2-3天开始,这时宝宝的皮肤会呈浅黄色,眼白部分会呈现蓝色带有微黄,尿稍黄;到出生后第4-5天全身黄到进阶程度。这种黄疸会在宝宝第10-14天消退,检查后会发现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可延迟致3周-4周消退。虽有黄疸,但宝宝没有什么不适,一般情况好。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治疗。患有生理性黄疸的足月儿血清胆红质多<12mg%,早产儿可<15mg%。如每日增加>5mg%,或出生不久即有黄疸及黄疸较重者,应视为异常,宜进一步查明原因。

  2、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进食母乳后出现的黄疸症状,属于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即宝宝出生5天后)后黄疸没有消退迹象反而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3、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或RH血型不合,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常伴贫血,水肿及肝脾肿大等症状。对于溶血性黄疸,早期可进行换血疗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

  4、感染性黄疸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产妇产道特殊细菌、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分娩不洁等均可以引起新生儿感染,继而出现新生儿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5、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新生儿阻塞性黄疸可采用特效药物,能有效消退黄疸症状。

  6、药物性黄疸

  药物性黄疸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也可引起黄疸。对于药物性黄疸的宝宝,要根据医院检查结果和医生意见进行治疗。

三、如何通过指数判断黄疸的类型

  小儿黄疸系数正常值:

  小儿黄疸系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

  如何通过系数判断新生儿黄疸类型

  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判断新生儿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要根据黄疸系数,也就是血清胆红素值。生理性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两到三天出现,四到六天会达到高峰。这种情况新生儿黄疸正常值为2mg/dl到12mg/dl之间。

  在以上新生儿黄疸系数最高值之上,也就是超过12mg/dl时,或者新生儿黄疸系数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h/dl时,新生儿就有可能是患病理性黄疸。

  除了黄疸系数可以判断病理性黄疸之外,还可从其他线索判断:如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12~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超过13周;黄疸程度过重,皮肤粘膜明显发黄或是黄疸现象反复加重,并伴随其它异常情况。

四、新生儿黄疸指数偏高的护理

  遇到新生儿黄疸系数偏高时,医院方面通常会采取这样的护理措施:

  1. 早喂奶、勤喂奶:

  新生儿出生后在手术室即行早吸吮早接触5分钟,入母婴同室后在护士的协助下补做早吸吮早接触30 分钟。按需哺乳,最长间隔不超过3 小时。

  早喂奶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喂养而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排泄,减少黄疸光疗机会,降低胆红素水平。

  2. 添加糖水:

  如出生24 小时后测得黄疸系数>9 mmol/L,可以在两次喂奶之间添加葡萄糖水以增加新生儿小便次数,以利于小便中胆红素的排泄。

  3. 新生儿游泳:

  出生后24 小时的新生儿一般在喂奶后1 小时用特定的游泳圈,在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的看护下每天早晨游泳(水温38℃)一次,每次10~15 分钟。

  新生儿游泳可以促进胃肠道激素和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多,食欲增加。而且游泳时活动消耗量较多肠蠕动加强,排便多,有利于胎粪的尽早排出,从而降低新生儿黄疸。

  4. 新生儿抚触:

  抚触是用双手对新生儿的各部位皮肤进行有次序的按摩,出生24小时后的新生儿,即可开始皮肤抚触。可在洗完澡、游泳后、午睡或晚上睡觉前、两次哺乳中间、新生儿不饥饿不烦躁时进行。

  新生儿抚触可促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多,增加婴儿的喂哺量,促进食物消化吸收,促进胎粪排泄。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原标题:新生儿黄疸值20的危害新生儿黄疸的判断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